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围绕当前消费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5方面20条政策举措。
当前如何稳定消费?
中长期消费如何挖潜?
如何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
如何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融合?
以促消费稳定经济基本盘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当前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有利于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意见一方面着眼长远,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有序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意见》提出,要通过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加力促进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等方面,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
《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和制造业商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管理和保护,培育更多本土特色品牌。
《意见》提出,要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进一步盘活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广泛参与,促进渠道和服务下沉。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聚焦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特点,通过像C2M反向定制,这样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去研发出人民在消费升级过程当中,日益需要的高品质的商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认为,涉及大宗耐用品,像是汽车、家电更新换代等等的下乡的力度的加大,伴随着像是电商进农村,那么互联网加农村消费一系列的平台的进一步地完善,农村消费的潜力有望进一步地释放出来。
在“稳”“保”“新”上下大力气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慢,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较多困难。“稳住市场主体,才能保就业、稳收入,进而才能稳消费。”郭丽岩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清彬认为,要尽快将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政策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大帮扶力度。各地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物流保通保畅的要求,防止各自为政、层层加码。
3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由增长转为下降,消费恢复进一步承压。“同时要看到,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接下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消费也将逐步回升,消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在“稳”“保”“新”上下大力气,努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一是固“稳”,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落实好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支持各地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措施,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将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以投资带消费。
二是抓“保”,全力保障消费供给。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支持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基础上,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建立完善重要商品收储和吞吐调节机制,落实好粮油肉蛋奶果蔬和大宗商品等保供稳价措施,特别是要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是强“新”,充分发挥适应防疫需要的新型消费优势。科学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消费,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
聚焦痛点堵点持续挖掘消费潜力
“我国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服务消费等增长较快,要出台更有效的措施激发超大规模市场蕴含的潜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匡贤明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做好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以改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等三方面工作。
加强商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促进医疗健康消费提质升级,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一系列措施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
积极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畅通物流大通道,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支撑体系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
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健全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以改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释放消费潜力是个系统工程,关键要用改革的方法破除障碍。”匡贤明说,比如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推动服务质量标准的国际对接等,以改革的有力举措不断提振和稳定消费预期。
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意见》在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等方面,也有很多针对性的措施。
在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方面,《意见》提出,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个体经营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在55%以上,因此从就业的角度入手,去保障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才能够使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地提升,未来在消费方面不仅有利于稳住消费预期,更有利于提升消费支出的水平。
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提高成为关键点。《意见》指出,接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拓宽乡村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表示,农户本身他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有双重身份。我们通过包括这种相应的技能培训,也包括相应的数字化的能力,赋能给乡村农户,他能够享受到或者说是获取到我们数字生产要素带来的红利,这种对生产力、对收入的增长也是农村市场长期发展的潜力来源之一。
在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方面,《意见》指出,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继续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王强进一步表示,一个新的点就是我们的公共消费,这一块应该说是这两年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包括部分的政府购买服务,甚至是一些政府购买商品,来适当地带动消费体系的增长。
新兴消费业态成消费市场“压舱石”
针对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意见》提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促进新型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慧养老、智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托育”“互联网+家装”等消费新业态。有序引导网络直播等规范发展。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释放消费潜力,需要从供给侧和消费侧综合施策。促进新型消费,首先要基于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不仅是品质提升的需求,更要适应居民消费需求从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的需求。其次要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居民的实际问题,推动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目前,新兴消费业态虽然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能,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了消费市场的“压舱石”。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仍需要进一步推动新型消费的壮大。而《意见》再度强调要促进新型消费,既是对新型消费的肯定,又是对后续消费市场的发展指明方向。
“伴随着未来数字基础设施将的持续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以及国人新的消费习惯日益养成,新型消费将继续为消费市场注入增长动力。”付一夫说。
加强执法监管营造诚信消费环境
二十项重点促消费举措还提出,要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健全消费标准体系,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
《意见》提出,要破除限制消费障碍壁垒。有序破除一些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简化优化相关证照或证明办理流程手续。
同时,要健全消费标准体系。健全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动产品质量分级。完善节能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以及平台经济、跨境电商、旅游度假、餐饮、养老、冷链物流等领域服务标准。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标准研制,加快超高清视频、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等技术标准预研,加强与相关应用标准的衔接配套。
《意见》强调,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加大对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制假售假、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全面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全流程协同监管,压实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监管责任。
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组织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
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平台经营者自主定价。
继续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加大缺陷产品召回监管力度。加强重点服务领域质量监测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表示,在营商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能还需要各地包括各省各市因地制宜,在地方上找到自己的特色项目,用项目来说话,这样的话能够真正让我们的营商环境建设和具体的行业,具体的消费点,具体的链路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营商环境的落实才能真正是落到实面上,落到地面上,抓出实效。
(注:本文综合自中国政府网、新华社、央视新闻)
本文网址:http://www.yqlinks.cn/fugouxian/27293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周口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